news & blog
根據香港聯邦物流最新政策公告,自2025年4月下旬起,發往美國的國際貨件將實施稅費支付規則與手續費調整。此次調整涉及企業關稅申報模式、支付流程及成本控制等核心環節,需跨境貿易企業重點關注。
當前國際海運市場正經歷深度調整,中美貿易關系波動引發的大規模航線停運對全球物流體系形成顯著沖擊。隨著國際貿易政策頻繁變動,海運作為跨國商品流動的核心載體,其運力配置與航線網絡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這對進出口企業和相關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
FOB(Free on Board)作為國際貿易領域的重要術語,其本質是界定貨物交接過程中買賣雙方責任與風險轉移的關鍵節點。該術語適用于海運及內河運輸場景,其核心特征在于以裝運港船舷為分界點,明確劃分交易雙方的權利義務,在國際貿易實踐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在全球電商與科技產品蓬勃發展的浪潮中,鋰電池作為電子設備的核心能源載體,其運輸安全已成為國際物流領域的關注重點。由于鋰電池在極端環境下存在燃燒或爆炸風險,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與聯合國共同制定了UN38.3認證標準,并輔以航空公司的特殊操作規范,以確保運輸過程的安全性。
國際海運行業近期頻發的冒用企業名義詐騙事件,凸顯出新型網絡犯罪與航運業務融合的風險態勢。全球知名航運企業馬士基集團最新發布的反詐聲明顯示,不法分子通過偽造企業營業執照、財務印章等核心法律文件,在短視頻平臺建立仿冒賬號實施詐騙。此類犯罪通過虛構跨境電商合作項目,誘導用戶添加所謂“運營導師”接入第三方詐騙平臺,已形成從信息盜取到資金轉移的完整黑色產業鏈。
日本國際海運碼頭近期爆發的全國性罷工事件,成為全球供應鏈體系面臨的新挑戰。此次勞資矛盾的焦點在于薪資結構調整與工作條件改善,工會組織提出提升基本薪資標準、縮短工時的核心訴求,而資方則以運營成本壓力為由延緩實質性談判,雙方僵持局面直接觸發了4月至5月的多輪罷工行動。作為全球第四大集裝箱運輸國,日本港口作業停滯已對東北亞航運網絡產生連鎖反應,船舶壓港、貨柜滯留等現象持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