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blog
在全球貿易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海外倉作為跨境電商的核心基礎設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中國制造”的出海路徑。通過前置倉儲、本地化配送與智能化管理,海外倉不僅縮短了國際物流鏈路,更成為連接中國企業與全球消費者的關鍵紐帶,推動著中國跨境電商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型升級。
一列裝載日用百貨與電子產品的國際貨運列車近日從新疆霍爾果斯口岸駛向俄羅斯,標志著該口岸今年跨境班列通行量較去年同期提前18天突破2000列大關。作為連接中國與歐亞大陸的重要樞紐,這個西部口岸正以不斷提升的運輸效率,持續強化我國對外貿易的陸路通道優勢。
海運貨物運輸鑒定報告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通關文件,其時效管理直接影響著物流運輸的合規性與安全性。根據國際海運危險貨物運輸規則,鑒定報告的有效期通常以自然年度為周期,自檢測機構簽發之日起至當年12月31日自動終止。例如,2024年第三季度出具的鑒定文書,其法律效力將持續至2024年年末。
在國際貿易流通環節中,海關加封與關封作為貨物監管的重要技術手段,對保障跨境貨物流轉安全具有基礎性作用。本文從實務角度解析兩項制度的實施要點及關聯性,為進出口企業提供操作指引。
近期國際海運市場經歷劇烈波動,歐洲航線運價持續探底引發行業關注。盡管頭部航運企業通過調整船舶部署試圖穩定市場,但供需失衡疊加外部環境變化,導致運價下行壓力持續顯現。
美國政府近期針對中國造船業提出一項爭議性政策,擬對中國制造的船舶每次停靠美國港口征收最高150萬美元的費用,并對相關運營商附加額外成本。這一貿易保護主義舉措表面上旨在削弱中國造船業的國際競爭力,實則可能引發全球航運體系的結構性動蕩,甚至對美國本土經濟造成深遠反噬效應。